dxt2020 发表于 2020-8-20 15:15:1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临床应用的发展简史

质谱(MS)技术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诞生于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通过对一束电离的氖气施加磁场和电场,将其分成两个同位素组分,从而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简易质谱仪。 随后的几十年,质谱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物理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然而,针对生物样品的分析仍然有限,主要是因为现有的电离技术只适用于相对较低分子量的化合物(∼200 Da或更低),而且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将生物样品引入质谱仪的高真空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约翰·芬恩完善了电喷雾电离(ESI)对生物大分子的软电离,并开发了一些关键技术使样品可以很容易地引入质谱仪。此后,质谱在生物样品分析中迅速普及,包括最初用于研究和制药行业,及随后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用于生物样品分析的质谱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从作为质谱前端技术的气相色谱(GC)技术向液相色谱(LC)技术转变,因为液相色谱技术的操作流程更简单、分析时间更短。 随着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已成为世界临床参考和转诊实验室中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并已开始渗透到大中型医院和地区临床实验室。它对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特异性优于免疫分析法或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且具有比气相质谱法(GC-MS)更高的吞吐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临床上不仅用于药物检测、毒理学、生化遗传学和新生儿筛查,也在内分泌学中应用更普遍。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多数类固醇和生物胺都是利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进行检测的,液相质谱联用已经开始渗透到较小的实验中。在矿物质、糖皮质激素及其前体、性激素、甲基苯胺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中,液相质谱联用LC-MS/MS的优势得以凸显。 迪信泰检测平台基于三重四极杆LC-MS/MS和Micromass Quattro Micro API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LC-MS/MS等多种液相-质谱设备,提供专业的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MS检测服务,包括ADME筛选、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生物药效等。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图片来源:迪信泰检测平台) 参考文献:Grebe S K , Singh R J . LC-MS/M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Where to From Here?. Clin Biochem Rev. 2011. 本文由迪信泰检测平台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临床应用的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