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星空、全国体外诊断网 CAIVD
乳糜血对于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检测,主要存在着以下影响:
1、血常规
“牛奶血”中含有大量乳糜微粒,仪器会把乳糜微粒误判读为血细胞等物质。因此,“牛奶血”标本可能出现血红蛋白 (HGB)、血小板 (PLT)、白细胞 (WBC) 大幅度偏高的现象。
血红蛋白检测采用的是比色法,“牛奶血”浊度增加对其检测产生极大干扰,导致血红蛋白假性增高,进而牵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出现假性增高。
2、生化指标
乳糜微粒能散射光线,对生化检测常用的比色或比浊法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干扰,且干扰误差与标本浊度呈正相关,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测定总胆红素 (TBIL) 时,乳糜微粒使吸光度升高,导致 TBIL 结果偏高。
浑浊的脂浊对于终点法也有一定干扰,但乳糜血对于干化学法、酶法、速率法等影响并不大。
目前文献报道「牛奶血」对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钙 (Ca)、磷 (P)、镁 (Mg)、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肌酐 (CREA)、同型半胱氨酸 (HCY) 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结果异常增高甚至做不出来。
3、凝血功能
血浆中存在大量脂肪粒,乳糜浊度对测定系统产生干扰,可能使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缩短。
血浆乳糜程度对凝血因子 Ⅷ 活性 (FⅧ:C) 和纤维蛋白原 (Fg) 影响也很大,中度、重度乳糜血 FⅧ:C 和 Fg 回收率显著降低。
消除“牛奶血”对于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检测的具体操作如下:
血常规标本是直接上机,在检验前不易发现脂浊,但能通过仪器提示「浑浊 / HGB 干扰」和异常增高的 HGB、MCH 和 MCHC 引起注意。乳糜血离心后一目了然,通常采用血浆置换法和公式校正法进行血红蛋白的校正。
血浆置换
即离心后将上层血浆吸出,并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匀后上机检测。血浆置换法较为繁琐,血浆底部的 WBC 和 PLT 层容易丢失,故 HGB、MCH 和 MCHC 可以使用置换后的结果,而血常规的其它参数用原始结果。
公式校正法
将离心后上层血浆吸出,对所得血浆进行测定,并应用校正公式进行计算。
HGB 校正值 = HGB 校正前 -(HGB 乳糜血浆 - HGB 乳糜血浆 ×HCT 校正前) MCH 校正值 = HGB 校正值 / RBC 校正前,MCHC 校正值 = HGB 校正值 / HGT 校正前
校正法所得 HGB、MCH 和 MCHC 结果与置换法基本一致,操作简便,但公式复杂,计算量大。
基于乳糜血的干扰机制,消除乳糜血对生化、凝血项目检测干扰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前者包括血清稀释法、生理盐水稀释法、高速离心法和低温冷藏法等,后者包括聚乙二醇 (PEG) 法、乙醚萃取法、脂质清除剂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干化学法等。
当处理乳糜血时,部分生化项目还可替换为原理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处理,但利用比色和比浊原理的生化检测方法仍占主流。临床上常用高速离心法消除乳糜颗粒的干扰。
高速离心法是设定离心速度为13000~14000r/min,离心15~20min,离心后取标本下层清液用于各项临床生化和凝血指标的检测。采用高速离心法对于消除乳糜血干扰十分有效,比例误差与恒定误差均大大减少。但离心后的下层清液中甘油三酯 (TG) 和总胆固醇 (TC) 减少,特别是 TG 水平会明显下降,故该方法不适用于对 TG 或 TC 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