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企业80%以上的收入来自新冠相关的业务,那我们可以称其为“新冠企业”,即靠新冠发家致富的企业。
有趣的是,去年很多机构预测靠新冠发家的企业后面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可是从今年发布的半年报来看,不仅没有下跌,还都在上涨,其中有新冠抗原出口的企业涨的最厉害,比如宝太、热景、东方基因等等。
而新冠核酸企业达安基因、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等企业不仅维持住了去年的业务量,在经历国内集采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的利润率和增长,着实不易。再说回来,最近刚读了一份国家临检中心的德尔塔毒株全国实验室质控报告,其中有两个信息点让我感觉到惊讶!
第一个是参加质控的PCR实验室多达8000余家,这也就说明目前国内PCR实验室保有量至少在1万家以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分子时代。
第二是分子诊断黑马企业伯杰医疗的结果回传实验室占比达到了20%,仅次于达安基因的25.5%,一个新兴的分子诊断公司仅仅依靠1年多的时间,从默默无闻到国内新冠核酸检测行业第二,带给我们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过去的经验似乎也说明,机会并不是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机会!
新冠企业的“第一曲线” 我们回到文章一开头的问题,新冠企业的新冠业务会长久持续下去么?想必很多人都会说,肯定不会,但什么时候开始暴跌似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似乎股市的“新冠寒冬”正在来临,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等企业股票已经连续多日稳步走低!
如果把新冠业务当作新冠企业的“第一曲线”,这条曲线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现金流、业务渠道和发展机会,但这条曲线并不会一直持续,而且目前很多企业都处于高营收状态,如何保持企业业务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就依靠“第二曲线”!
新冠企业的“第二曲线” 那什么是“第二曲线”呢?可以把它当作新冠业务之外的另一条企业增长曲线,最先有这个意识的,我个人觉得是圣湘生物,无论是推广呼吸六联,收购科华股份,投资真迈,上海、北京建设中心还是引进高端人才,圣湘似乎都是在刻意的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线”,去承接新冠业务可能到来的断崖式下跌。
8月的时候,热景推出了一款掌上型快速核酸检测系统,开始进入分子领域,东方基因则开始北京收购公司,成立子公司布局国内市场;宝太生物投资10亿到医疗健康领域的研发,投资10亿成立母基金,进入投资领域;伯杰医疗在CRISPR技术方面即将上市重磅平台型产品,优思达升级了原来的2通道机型到4、8、16通道!
关于“第二曲线”的意识,新冠企业似乎都已经有了,并且每家企业拿出的解决方案也是丰富多样。所以未来谁能够最快长出“第二曲线”,还真不好说! 提几个方向
关于第二曲线的事,每家企业的起点,自身资源,聚焦市场不一样,所能够给出来的解决方案肯定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的道路给不同的企业来走,但以下几个方向,建议关注! (1)突发/急性传染病领域 这个领域和疾控系统密切相关,也是国家未来改革优化的重点方向,将传染病的哨点监测往前移,如何快速应付突发传染病检测、流行病学调研、溯源都是大有可为的方向。 (2)妇幼健康/优生优育领域 这个方向主要契合国家人口规划政策,未来优生优育相关的筛查项目能够争取到国家经费会逐渐增多,针对孕妇、胎儿等相关的检测项目将迎来新机遇。 (3)大传染病领域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刷新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而像宫颈癌、肺结核、肝炎、癌症等WHO重点关注的疾病,其发病率、检测率、治疗率等数据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 (4)企业精细化管理方向 未来市场机会出现的窗口期会越来越长,对于企业方方面面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一个经营有道,组织合理,运行健康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战斗力,对市场的把握度更好,也能做出更加惊人的成绩。拖着奖金不发,意在和员工只谈理想的企业,会更艰难吧! (5)开始战略合作模式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包打市场,没有一个产品可以满足所有客户需求,未来优势互补,借势发展将是主旋律。战略收购则是更加有效的方式,但对于企业的消化能力要求更高,但肯定会有人去做的。
方向性的内容就先写这5个,前三个写产品方向,后两个写运营方向,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