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抗体 抗原 磁珠
查看: 825|回复: 0

十八层地狱里的生物科技公司:可能没有底,但有光...

[复制链接]

4608

主题

461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992
发表于 2022-1-1 22: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这是港股投资者共同的感受:“如果时光能回流,那么一定不会去买港股;如果现在回本了,一定会全部卖出。”
在红肥绿瘦的K线行间,漏出了太多的绝望。

港股的生物科技公司,还能不能留?


01生于港股的悲哀
“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年初内资的这番话犹言在耳,可惜终成泡影。
自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建立以来,南下港股通资金总体对港股持续净买入。2014年以来的各年之中,除了2014年和2018年外,其他各年净买入规模均超过1000亿港元,仅2020年净买入规模就高达6721亿港元。今年虽然港股市场调整,但南下港股通资金仍大举净买入,年初至今的净买入额已超过4000亿港元。

在外资的疯狂抛售下,内资依旧无法阻挡港股极端的“本性”,这是由港股市场本质决定的:

一是没有知冷暖的央妈,短期流动性需要看别人脸色。
港股的离岸市场属性决定了,其没有主权货币作为支撑,只能通过吸收全球的“水”外溢,涨跌周期和美元指数高度相关,流动性容易受到多因素影响。
流动性可以分内外两种,外部流动性是大家手里的钱(内资、外资);内部流动性是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分红等手段给市场提供的增量资金。

决定市场短期走势的主要取决于外部流动性,只要有钱进来买,青铜也能卖成黄金的价格。决定长期走势则看内部流动性,比如一家公司每年分红率达到10%,说明了一定问题。

显然,港股是一个外部流动性不好,但内部流动性较好的市场,有大量每年分红率5-10%的公司。

二是投资者结构。
港股的极端化路人皆知,这个属性与市场投资者的构成紧密联系,A股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在面临基本面拐头向下或者市场快速下跌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接盘,而这部分投资者套牢了一般会选择躺平等解套,形成沉淀筹码;相反,港股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市场,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相互踩踏撤离,尤其是港股本身估值长期低估还不断下跌,长时间的低迷让人看不到希望,不断有恐慌或者止损盘(杠杆)出来,进而使股价暴跌至垃圾般的估值。
今年的极端,主要是外资在不断抛售造成的,以11月单月为例,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市场,单月净卖出超过350亿港元,其中互联网电商、地产、能源等遭到外资的持续减持。
三是几大产业遭遇政策重锤拖累指数。
港股的大多数流动性存在于头部10%的公司里,最直接可以剖析恒生指数成份公司,恒生指数成份股金融、地产、工商业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工商业主要支柱产业主要为互联网、TMT、生物医药等公司。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部分地产公司纷纷爆雷、互联网巨头遭遇内忧外患(内有反垄断、外有中概股针对政策)、生物医药则是遭遇了高估值、政策打压下的周期性杀跌。
要忍受这种折磨人的极端,这大概就是生于港股的悲哀。
最直观的结果体现在A+H两地上市公司的高溢价上,越小越烂的公司溢价越高,越大越强的公司溢价则低。

02
浮躁印刻在大家的脸上
曾几何时,港股生物科技公司的套利时代结束了。

2020年的夏天,一切都是这么的暖和,一群早期的新药研发公司带着两三条临床一期都没做完的管线和几条BD回来的管线来到港交所上市。Pre-ipo轮或许只是40亿港币不到,只因基石有几位大佬站台,发行市值动则翻一倍以上,出奇的是,认购却异常火爆。

6个月后,早期股东们带着满意的收益落袋离开。

在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商业模式里,后来者永远都是吃土的。

2018-2019两年时间,港股通过18A上市的加起来也只有14家,资本方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套利机会,港股18A公司的供给侧在快速出现变化,截止2021年11月底,当年的18A上市公司就已接近20家。

在板块稀缺性丧失的同时,投资者也对琳琅满目并且短期内看不到商业化前景的18A们失去信心,再一步步到现在看到18A就发抖的局面。


期盼国内创新药企开花结果是好事,但事实证明:PD-1式的狂欢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持续时间短暂。

万物皆周期,创新药、创新器械都无法逃离规律。

一款药物从临床2期开始到获批上市,临床阶段至少要2年半以上,报产获批需要1年,那么这一批早期的创新药18A至少需要3-4年才能实现商业化;创新器械的研发时间相对较短,一般研发3-5年即可完成,但获批后的放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挂网、进院,同时先进的产品需要进行市场教育。

医疗投资本身就“很慢”,要尊重规律。

但港股的18A市场显然已经到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程度,前晚百济和诺华达成的29亿美金的授权,硬是没能对百济的股价撼动分毫;荣昌生物的两款新药纷纷进入国内医保放量在即,股价非但未被刺激反而一路向南。

市场不仅浮躁,并且软弱。

0318A投资者而言,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恰恰是这样当前烂到没有边际的市场,带来了巨大错配的机会。

借鉴雪球@青侨阳光的数据和结论:

未来15年的时间,预计创新药的总盘子会从2020年的1600亿跃升至2035年的2万亿,这是一个极大的增量市场,这个期间将支撑年16%-18%的复合增速。保守假设未来15年创新药里面还有1.5万亿的增量,假设增量里有60%证券化,平均给5倍PS,这里就有4.5万亿的增量市值空间。
创新药的发散特性意味着,足以支撑30-50家新百亿乃至新千亿市值的创新药公司。它实际上是一个行业巨大的结构性凸显的机会,还是要相信创新药是个巨大的浪潮。
港股18A及医疗板块的包容性,注定将承载这其中大部分市值的增量,而在这当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优秀的公司变得史无前例的便宜起来。

目光聚焦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公司:

比如专注于研发小分子First in class药物的加科思,授权给艾伯维的SHP2抑制剂每推动达成一个里程碑都将获得不菲的研发现金流支持,同时在手、进度第一梯队的KRAS、CD73管线都待嫁闺中,随时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可观授权。目前市值已经降至90亿人民币以下,离上市以来的最低点仅一步之遥。

比如已经建立了完备生物药管线梯队PD-1巨头之一的信达生物,近期遭遇达伯舒FDA的消息风波,从高点以来已经下跌超过40%。信达的看点远不止于PD-1,一方面在于公司CTLA-4、PCSK9及众多新兴靶点和双抗的布局,另一方面在于公司凭借自身建立起的商业化能力并且利用资本优势收拢国内Biotech部分潜力管线的权益,如今跌落到600亿以内,实属太惨。

更惨的是被市场公认研发能力强的康方生物,经历一轮大跌后仅剩230亿不到的市值。公司面临着PD-1单抗、PD-1/CTLA-4双抗即将在海外上市的窗口期及叠加PCSK9、IL-12/23三期持续推进的局面,市场或许过分期待康方的海外授权,但却迟迟未有动静,造成了现下如此低估的局面。

大浪淘沙,未来会发光的金子可能不止这些,可能还有康诺亚、科济药业等在各个细分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结语:路途很远,带足子弹和干粮。
------------------------------------------------------------------------------
​End

1700人QQ大群,欢迎加入
1号QQ群:140978441
2号QQ群:951835987

490人微信大群,欢迎加入
群主微信号:1678200596

IVD原料论坛:www.BBSivd.com
IVD原料世界--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1号QQ群:140978441|2号QQ群:951835987|Archiver|手机版|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GMT+8, 2024-4-24 04:07 , Processed in 0.108885 second(s), 1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